浙江师范大学论坛

标题: 西方文明通论授课老师简介 [打印本页]

作者: 心之水选择    时间: 2017-9-5 10:07
标题: 西方文明通论授课老师简介
课程主持人:张浩军 教授





张浩军,1980年10月生,甘肃武威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2008),德国科隆大学胡塞尔档案馆访问学者(2014.8--2015.8),美国天主教大学哲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11.4—2012.4),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系副主任(常务)兼哲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胡塞尔现象学研究,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多篇,著有《从形式逻辑到先验逻辑——胡塞尔逻辑学思想研究》(2010),译有《论移情问题》(2014),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0)和校级人文社科项目(2013),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7)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等,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2013)和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2015)。

课程主持人:钱雪松 博士


1979年出生,男,哲学系讲师,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研究所副所长。2005-2010,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宗教学博士学位。曾赴加拿大维真学院、香港道风山汉语基督教研究生、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交流访学。主要从事宗教哲学、宗教知识论、 宗教多样性问题研究

代表性成果有:
  • “基于保证的PT辩护与宗教多样性”,载《基督教思想评论》总第十一辑,2010年。
  • “试论柏拉图对‘无中生有’之问的理念论解答”,载《哲学与宗教》第四辑(李申、陈卫平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 “虚无主义与宗教观”,载《20世纪宗教观研究》(张志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第六章。
    [/ol]

    授课老师简介:
    (按授课时间先后排序)

    第一讲:张志伟 教授
    主题:西方文明概论





    张志伟,北京人,1956年生,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曾任哲学系副主任、哲学院常务副院长(2005-2010)、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北京市哲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近代西方哲学、德国哲学。

    曾荣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第四届吴玉章优秀教学奖、第一届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北京市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北京市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

    主要著作有《康德的道德世界观》、《生与死》、《西方哲学十五讲》,主编《西方哲学问题研究》、《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智慧》、《西方哲学导论》、《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形而上学读本》等。

    第二讲:丁宁/牛宏宝 教授
    主题:西方艺术——古希腊美术

    丁宁 教授


    丁宁,1960年生。现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项目评审委员,教育部高校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曾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授、系主任。

    1993--1994年在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美术史论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为哈佛大学美术系高级访问学者,也曾专门赴希腊研究古希腊艺术。曾在中央教育电视台主持西方美术史系列讲座“感动心灵的西方美术”。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一等奖、希腊奥纳西斯基金会最高研究基金奖、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国家级美术最高奖)等。2006年以最高票数获“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著作有:《接受之维》、《美术心理学》、《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哈佛燕京学术丛书)、《艺术的深度》、《西方美术史十五讲》和《图像缤纷----视觉艺术的文化维度》等;主要译著:《传统与欲望――从大卫到德拉克罗瓦》、《毕沙罗传――光荣的深处》、《注视被忽视的事物――静物画四论》、《媒体文化》和《视觉品味----如何用你的眼睛》等。

    牛宏宝 教授

    牛宏宝,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学与现代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国际美学会(IAA)会员。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校区高级访问学者(2011年1月-8月)。

    主要研究方向有:现代西方美学、美学理论、康德美学、中西艺术史、跨文化语境理论与分析等。研究成果获省部级1等奖、2等奖各1次,中国人民大学科研优秀奖2个,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一次。

    著作:
  • 《现代西方美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 《美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007、2012、2016四版;
  • 《形与色的魔幻:绘画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 《西方现代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 《汉语语境中的西方美学》(第一作者),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 《20世纪西方美学主潮》,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ol]
    合著:
  • 《西方美学主潮》,周来祥主编,承担现代部分。
  • 《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版;
    [/ol]
    译著:
  • 《艺术哲学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 戈德曼:《文学社会学方法论》,合译,中国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
  • 《艺术基础: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2009年版;
  • 波薇:《拉康》,昆仑出版社1999年版;
    [/ol]
    第三讲:潘绥铭 教授
    主题:西方两性文化



    潘绥铭,1950年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方法、性社会学和性别人类学研究,被誉为"中国性学第一人"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

    他在中国创立并推广了性社会学,在多项实证研究的支持下,奠定了该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创立了“初级生活圈”、“中国性革命”、“中国性产业”、“性化中国”等基本概念。他提出并论证了“主体建构的研究视角”,被学术界认为是创新派。他专注于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方案设计与资料收集过程,创立了介于社会学与人类学之间的“社区考察方法”。他以“人权道德”的态度启蒙社会,着力批判精神禁欲主义,为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性”申辩。



    主要代表作有:《金赛性学报告》(译著)、《神秘的圣火--性的社会史》、《中国性现状--潘绥铭性学专题》、《性学与性社会学》、《性,你真懂了吗?-21世纪性学读本》、《中国性学百科全书·性社会学卷》、《存在与荒谬--中国地下性产业考察》、《中国大学生的性行为,1991-1997》、《生存与体验--对一个红灯区的追踪考察》等。

    第四讲:江怡 教授
    主题:西方哲学




    江怡,男,四川宜宾人,1961年生于辽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分析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1982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1985年研究生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哲学系,199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曾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91-201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并担任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主任等职。1995年起,多次访问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等,并在韩国和台湾地区从事学术研究。

    学术兼职: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长、复旦大学杜威中心兼职研究员、《世界哲学》编委,2016年6月被推选为国际分析哲学史研究会(SSHAP)执行委员(2016-2018)。

    主要研究领域:维特根斯坦哲学、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形而上学、英美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的比较研究、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比较等。已发表论著、合著10余部,译著6部,论文200余篇。

    主要代表作有:《维特根斯坦:一种后哲学的文化》(1996,1998,2002);《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主编,1998;2004);《维特根斯坦》(1999);《现代英美分析哲学》(主编,2005);《思想的镜像——从哲学拓扑学的观点看》(2008);《分析哲学教程》(2009)、《当代西方哲学演变史》(主编,2009)。

    译有:《杜威全集》(第六、八卷)、《解读欧陆哲学》、《维特根斯坦论伦理学与哲学》、《维特根斯坦论感觉材料与私人语言》、《维特根斯坦剑桥讲演录》、《历史解释的性质》等。现主持翻译《牛津分析哲学手册》、《皮尔士全集》等。

    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世界哲学》等国内哲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第五讲:吴琼 教授
    主题:文艺复兴


    吴琼,出生于1964年,安徽宿松人,文艺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美学、中国现当代文化、文学批评等。

    专著:
  • 《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 《走向一种辩证批判:詹姆逊文化政治诗学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7
  • 《西方哲学智慧》(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 《西方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 《艺术哲学导引》(合著),人大出版社,1999
    [/ol]
    译著:
  • 《西方的没落》,上海三联书店,2006
  • 《德里达》,中华书局,2003
  • 《马克思的幽灵》,人大出版社,1999
  • 《十八训导书》,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
  • 《哲学的社会学》,新华出版社,2004
  • 《荣格》,昆仑出版社
  • 《列维·斯特劳斯》,昆仑出版社
    [/ol]
    第六讲:王宇洁 教授
    主题:伊斯兰文明概论



    王宇洁,199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宗教学系,哲学博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系教授、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央统战部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工作专家库特聘专家、中东学会常务理事、宗教学会理事。

    专业研究领域为伊斯兰教,尤其专长于伊斯兰教教派和当代伊斯兰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出版专著多部,专业论文数十篇。曾先后赴美国、奥地利、印度、希腊、以色列、摩洛哥、土耳其、伊朗等国,及港澳台地区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主要著作有:《伊朗伊斯兰教史》、《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合著)、《宗教与国家:当代伊斯兰教什叶派研究》。

    第七讲:孟建伟 教授
    主题:西方科学的文化根源


    孟建伟,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文化、科学哲学与文化哲学。曾获中国人民大学首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近年来,他在全国各地进行“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讲座计二百余场,引起轰动。

    1982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2004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代表著作:《科学与人文新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论科学的人文价值》,《元科学导论》(合译)等。

    第八讲:庞金友 教授
    主题:西方政治文明



    庞金友,1975年生,辽宁铁岭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从事西方政治思想史与政治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2001年7月~2002年1月,韩国鲜文大学留学。2005年7月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工作。2005年10月~2007年10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2007年8月~2008年1月,美国埃默里大学卡特中心访问学者。2008年晋升副教授,2013年晋升教授,2014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政治学会理事。

    主要著作有:《现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独著)、《西方政治思想史》(第3卷,主要作者)、《西方政治思想史方法论研究》(副主编)、《中西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副主编),译有《自由多元主义的实践》(第二译者)、《自由多元主义》(修订版,第二译者)等。

    第九讲:吴飞 教授
    主题:基督教概论



    吴飞,1999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200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基督教思想、宗教人类学、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等。主要著作有:《人伦的“解体”:形质论传统中的家国焦虑》、《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奥古斯丁对西方古典文明的终结》、《自杀与正义:一个中国视角》、《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自杀作为中国问题》、《自杀与美好生活》、《麦芒上的圣言:一个乡村天主教群体的信仰和生活》等。译著包括《上帝之城:驳异教徒》、《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第十讲:李忠实教授
    主题:西方戏剧与莎士比亚


    李忠实,男,1964年生,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讲授西方文学史、中外文学名著导读等课程,曾改编并导演戏剧作品十余部,其中包括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罗密欧和朱丽叶》、《麦克白》等。

    第十一讲:秦立彦 副教授
    主题:西方浪漫主义诗歌



    秦立彦,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副教授。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学士,硕士。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英文学关系,中美文学关系,英语诗歌,中国电影。

    译著:
  • 《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The City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Film, 张英进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 《文学死了吗?》(On Literature, J. Hillis Miller著,原为Routledge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 《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True to Her Word: The Faithful Maiden Cult in Late Imperial China, Weijing Lu著,原为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
    [/ol]
    文学创作:
    专著,《华兹华斯叙事诗选》,人民出版社,2017年;
    诗集,《地铁里的博尔赫斯》,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
    载于《作家》的影评,共18篇,选列4篇:
  • 《怀念肉搏的时代》,《作家》,2007年第8期;
  • 《:当你撞上国家的时候》,《作家》,2007年第10期;
  • 《生理现实主义》,《作家》,2008年第5期;
  • 《秘密的阳光》,《作家》,2011年第4期。
    [/ol]
    第十二讲:曹刚 教授
    主题:西方伦理学


    曹刚,哲学博士,法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伦理学与道德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
          
    主要研究领域:法伦理学、应用伦理学、伦理学原理。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明德青年学者计划1项。
          
    出版专著2部:《道德难题与程序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法律的道德批判》,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第十三讲:彭小瑜 教授
    主题:西方社会思想


    彭小瑜,1958年生,浙江杭州人,北京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美国天主教大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主任、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世界中世纪史专业委员会理事,美国天主教历史学会会员,美国教会法协会(CLSA)会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教会史、教会法、美国天主教思想和历史。曾荣获北京大学第6届“我爱我师——十佳教师”(2000年)。

    主要著作有《教会法研究:历史与理论》、《基督教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合作)、《世界历史(中古部分)》(合作)等,主编《世界史(古代卷)》(中古部分)、《外国历史读本》(上册)等。

    十四讲:毕明辉 副教授
    主题:西方音乐


    毕明辉,甘肃兰州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后,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历史博士,专事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人类学、音乐技能训练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多次赴国外讲学,举办各类音乐学术、演出活动。

    代表著作有:《20世纪西方音乐中的"中国因素"》、《约翰·凯奇音乐美学思想研究》、《聆听大家:聆听贝多芬》、《西方音乐通史》(合著)、《马勒〈大地之歌〉研究》(编)等。译著《无声》等。




    欢迎光临 浙江师范大学论坛 (http://bbs.jiangjiere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