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姗姗儿童诗集《太阳小时候是个男孩》赏读研讨会在浙师大儿童文化研究院举行

[复制链接]

49

主题

68

帖子

29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04:1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年3月28日上午,李姗姗儿童诗集《太阳小时侯是个男孩》赏读研讨会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与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香港儿童文艺协会会长宋诒瑞、台湾中华民国儿童文化研究会理事长邱各容、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常青、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方卫平、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忠、评论家周晓波、评论家钱淑英博士、浙师大儿童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赵霞博士、评论家胡丽娜、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徐静静、著名翻译家韦苇老师,浙师大幼儿园吕音老师,以及浙师大儿童文学研究生们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该院第二次举办李姗姗作品专场研讨会。本次会议持续了三个半小时,与会专家学者对该书进行了深度赏析和点评。
  《太阳小时侯是个男孩》作者李姗姗
  研讨会由钱淑英主持
  研讨会的第一个环节是由几位青春文艺的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进行诗歌朗读表演。

  洪妍娜朗诵《一首曲子钻进了我的耳朵》
  黄晨屿朗诵《坏人》(感谢晨屿为本次会议精心制作了PPT)

  刘艳容朗诵《捉迷藏》
  卢科利朗诵《画地球》(感谢卢科利同学组织大家朗诵精彩童诗)

  孙雪苹朗诵《雨是什么》
  夏宇朗诵《好主意》
  严利颖朗诵《几块钱》
  英国雷丁大学儿童文学硕士钱陆耀朗诵了《我不是小妹妹》
  张婷婷朗诵《金箍棒》
  周琼华朗诵《再见 小椅子》

  香港儿童文艺协会会长宋诒瑞

  《太阳》此书读后一个感觉,两个字:可爱!小男孩可爱,妈妈可爱,诗句可爱,插画可爱,整本书可爱!  这本童詩的形式令我想起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著名儿童散文诗《新月集》,那是这位大诗人最著名的一本描写儿童的诗集。风格相似,同樣的是以孩子的口吻,对妈妈的呢喃燕语,呈现出孩子那独特的心灵——纯真、好奇、善良、爱心,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以及天马行空的丰富想象力。人們评论《新月集》优美动人,如一弯新月。这本《太阳》也动人,但却更带点男孩子的淘气,活泼泼、热辣辣,像一轮初升的旭日。  泰戈尔在新月集中歌颂的两个主题就是童真和母爱,同样在《太阳》中表现出来的也是这两个主题。  書中的母亲用满怀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孩子每天的成长,细心倾听他的稚嫩可爱的话语,充满了诗意的童言童语,认真做了笔记,写出了这本动人的书。是的,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在他们随意迸发出的话语里面往往包含着大智慧,令人动容。  一位年轻的母亲,真实记录下孩子一天里的有趣言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温馨自然的生活畫,一首首母爱与童真的乐章。(希望能继续记录下去,继续写下去,能有能丰富的童詩和散文诗问世)   (摘自《人生的两大主题“童真”与“母爱”》香港儿童文艺协会会长 宋诒瑞/著)

  中华民国儿童文化协会理事/静宜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邱各容
  这是一本结构严谨的儿童诗集;  作者不仅理性地将孩子的作息时间加以纵切,还感性地赋予贴切的副题(空间),这样的篇名构想,时间和空间兼而顾之,理性和感性融而合之,相当程度地表现出作者别出心裁的结构设计。  一、这既是诗集,也是画集;  如《雪夜的窗外》,将幼儿眼中雪夜的窗外是这样的景色,整首诗除了对雪夜的白描,也很有音乐的节奏感,甚至,整首诗的造型宛若数学的直角三角形,未尝不可视之为“图像诗”。每一首诗都配以一幅充满童趣的插图,在品赏童心童趣之余,也可以童诗欣赏两种不同画风的图画作品,总之,诗作与画作,相生相容,犹如牡丹绿叶,相映成趣。  二、内在音乐性VS外在音乐性;  音乐性是童诗语言的重要元素,一旦抽掉音乐性,诗就像抽掉水分的干枯苹果。一般所谓的诗歌中的音乐性,指的是诗歌中的语言应具有节奏特性:也就是说,诗歌的音乐性是“节奏”。  李姗姗在《太阳小时候是个男孩》这本儿童诗集中,一方面采用内在音乐性,以根据诗行意义和内心情绪强弱起伏的反复而产生节奏感。(如《爷爷小时候》《蛀牙》《排队做梦》等);另一方面,也采用内在音乐性,系由外在的声音和具体的文字排列而引起的听觉节奏和视觉节奏,也就是说,以听觉的音律和视觉的段式构成反复而产生节奏。基本上,全书多半属于富含听觉与视觉节奏的外在音乐性的诗的语言。(如《橘子》《一个人在森林里》《我不是小妹妹》《一只流浪的小狗站在雨中》《空花盆》《大和小》《是不是》)  这本诗集,其中不乏生命教育和美感教育的成分,但这种的教育性是间接的、隐喻性的、而不是直接的、教条式的。在亲自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延伸出美善的“移情作用”,一方面能够增进亲子阅读关系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记录出更多天真、无邪的童言童语。  (摘自《生命的美感教育》中华民国儿童文化协会理事/静宜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邱各容/著)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
  方卫平教授指出,一般儿童诗集中,有几首写得很好,或者有一部分写得很好,就已经很不错了,但从这部诗集看来,它的质量非常整齐。可以说,它是代表当代儿童诗创作高峰的作品集之一。一些年轻的父母也许会受此启发,意识到儿童的生活和言语习得过程中,原来存在着这么多诗的元素,从而产生整理、写作童诗的兴致。可以预期,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部诗集将会“一直被模仿,很难被超越”。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钱淑英博士朗诵了台湾作家林世仁的贺函:
  我嗅到一股大陸童詩的新鮮氣息!這跟我以前讀到的童詩截然不同,沒有「飄逸的長袍味」,沒有「端正的校長話」,沒有「兒童樂園裡的裝扮風」,而純然是「很白很白的話語」加上「很純很純的童心」。我的腦海裡浮現出了日本的窗道雄,兩者的詩感有些相似,卻又完全不同。他們的詩裡都有很純粹的童心,但是窗道雄的詩中是「小中有一個小小的老爺爺」,姍姍的詩卻是「小中仍大部份是一個小小孩的聲音」。這讓我很羨慕!  尤其是讀到<一個人在森林裡>,嘿,我當場就承認我寫不出來這樣的詩!好口語,又好童心!怎麼能寫得這麼好呀?  後來讀了序,我才驚訝發現:原來這一首把我眼睛照亮、照花的詩,幕後有一個五歲的大功臣!怪不得我寫不出這樣的詩。因為我已經五十一歲了,還不夠老,還沒辦法老得那麼小呀~~:D  這引發了我一個好奇,一個聯想:兒童文學裡,有沒有可能出現「親子詩」這個新領域呢? 即使這些詩不可能全部進入兒童文學史,卻至少可以成為親子互動的一個新鮮遊戲。這個在小學領域長期「暗暗進行中」的事,一旦在學齡前出現,卻反而是光朗的、可愛的和值得珍視的。因為,學齡前的童詩宇宙,仍然是童詩界裡朦朧未明的「內太空」,可待探索的空間極大。就像把史前岩畫解讀出來一樣,親子詩,可以是送給詩神的一份新禮物。  如果那一天成真,姍姍這一本《太陽小時候是個男孩》說不定會變成「親子詩」的鼻祖呢!  姍姍是八十後的創作者,創作正當時!相信以她的才情,未來一定還會有亮眼的作品出現。謹以此文祝福她的未來,充滿詩的美好與光亮!(林世仁先生的贺函由钱淑英老师代为朗读)(摘自《遙賀李姍姍童詩《太陽小時候是個男孩》在紅樓遇見評論的光》台湾儿童文学作家 林世仁/著)
  儿童文学评论家周晓波

  周晓波老师还原了《太阳小时候是个男孩》的创作基础与来源:第一,来源于孩子的原话、原场景,不加任何修饰,不做任何改动,只是按照诗的语言排列;第二,从记录中提取想关联的语句来梳理、排列;第三、提取语言中的精彩点,稍加修饰、改编,体现了作者的创作能力;第四,场景再现、母子互动,体现孩子的天真和母亲的智慧。本书按照时间的排列,再现真实的儿童生活,体现了“真爱”的温暖与智慧,语言干净、洗炼、简洁、纯真,童心童趣十足。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赵霞博士
  浙师大儿童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赵霞博士认为,“天真”是理解李姗姗这本儿童诗集的第一关键词。她指出,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理解姗姗儿童诗的“天真”。第一个层次是“有趣”,比如可爱的孩子气,比如从孩子的视角看到新鲜的世界。这样的天真,给我们造成的是“孩子说话、做事真有趣”的印象。“天真”的第二个层次,让你不再能够以观赏性的、有点居高临下的安然心态,面对孩子的天真。它让你有坐不住的感觉。  比如《坏人》。先是妈妈向孩子传递“有坏人”的社会经验,然而,孩子一路的天真提问不断地对这经验造成质疑,到了最后,面对“坏人在哪里呢”的提问,大人已经无力解释。这首诗不是说明世上“没有坏人”,而是透过孩子看不见坏人的清澈眼睛,来反诘我们身处的现实以及我们理解这现实的逻辑。这个天真的问题实际上触及到了我们文明的某个复杂的灰暗核心。再如《周末》《爸爸在看新闻》《够不着》。  如果说前一种“天真”让我们感受到儿童诗的趣味,后一种“天真”则让我们体验到儿童诗的力量,前者是让你微笑的,后者却还会让你有点难过。“难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不再仅仅把孩子的“天真”当作一件小孩子的事情来看待和消遣,而且不得不提起自己的全部力量,来承受和回应它的冲击。  我们从这里看到,童年的天真不只是文明的一道观赏风景,它还具有反诘文明的力量。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胡丽娜
  可贵的是,李姗姗对这些融汇孩童稚拙、纯真、可爱与浓郁生活气息和亲子情趣的诗作的处理,并未止步于孩童小而丰富的世界的原生态描摹,而是在“可爱”的记录中滋生出了更大的力量——一种智慧,一种情怀,一种哲思。这是一种对世界万物的关切与体察,有着人性最初的温暖与大爱。如《叶子》:“一片叶子/停在路边的椅子上休息/请你/轻轻地坐下/不要打扰它”。在《再见小椅子》中回家的孩子对着老爷爷、小狗、小树一一道别,最后还要抱一抱小椅子,因为“刚才你抱了我,现在让我也抱你一下”。同时,这是一种孩子的极简却蕴藏无限的发现。以孩童之眼打量世界固然有着温情与和谐的底色,但同时也闪烁着深沉与思虑。如《一个人在森林里》:“刮风了/只有我可以不动!/风停了,只有我可以动!”孩子在对动静的观察中,有着何等的豪迈与绵延不尽的哲理啊。再如《削土豆皮》一诗中流露的孩子对类似规则与自由的困惑与不解等。因此,诗集反映的是一个孩子的世界,但并不仅仅是孩子的世界。  我喜欢的是作者那种“感童身受”理解并代言孩童内心世界的能力,以及放松自如的书写态度。  (摘自《可爱力量大》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 胡丽娜/著)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常青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常青感谢与会专家们对《太阳小时候是个男孩》的肯定和喜欢,她表达了对浙师大儿童文化研究院两次举办李姗姗作品研讨会的敬意。她称自己在飞机上看完了这本书,时不时地会感到眼睛潮湿了,因为被深深感动。“太阳”入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出版协会2015年度好书,被推荐到国外,证实了它的价值,这是一本“值得出版”的书,而作为一家有追求的出版社,不应该只做畅销书,而忽略文学价值的书。她希望,未来将与绘本阅读与推广机构接洽,以新的思路、绘本的形式去推荐和宣传它,送到更多需要它的读者手中。
  著名翻译家韦苇
  著名翻译家韦苇老师充分肯定了《太阳小时候是个男孩》的艺术水平,他称自己在亲子诗的创作上,身份已经无法改变,只能是“读者”,而不是“作者”。对于这本书而言,他要说的只有两个字:“妒忌”。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徐静静
  徐静静老师称,《太阳小时候是个男孩》受到女儿丫丫的喜爱,孩子在阅读中长大,不同的诗属于不同年龄的阅读需求,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会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比如读到《大海为什么总是在动》,她会说:“因为大海痒痒”,在读到《爸爸在看新闻》后,女儿会说“爸爸不会这样,妈妈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感悟了童真,获得了快乐。她还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在班上开展阅读朗诵活动。
  浙师大幼儿园吕音
  浙师大幼儿园吕音老师说,在胡丽娜老师以及徐静静老师的推荐下,《太阳小时候是个男孩》已经深入幼儿园班级,让一批妈妈们也受到启发,提起笔来创作,她们还将成立一个“妈妈诗社”,把孩子在生活中的童言稚语记录下来。
  洪妍娜同学
  洪妍娜同学表示,在读到本书以后,很多内容让人产生了强烈共鸣,好像回到了小时候。比如,她对《耍赖》这首诗情就有独钟!

  钱淑英老师说:“姗姗称2010年10月10日第一次在红楼的研讨会是大家给了她“一勺蜂蜜”,第二次的研讨会,则是姗姗给了我们每个人“一勺蜂蜜”,希望姗姗在以后能给大家带来更好的作品。”
  李姗姗感谢到场的所有嘉宾对77首儿童诗进行的不同分析,称自己在创作的时候,是以最自然单纯的心态,是“孩子”而不是“作家”。对她来说,本次研讨会的举办启发了思路、坚定了信心,培育了梦想,对未来的创作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精彩花絮

  抽奖环节
  浙师大儿童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忠



其他评论   为了尽量保持孩童语言的原味,李姗姗以原文誊录或稍作添加的方式进行创作,这种原生态的文学表现方式,使《太阳小时候是个男孩》这部诗集洋溢出生机盎然的儿童情趣。我把这些诗读给我六岁的孩子听,他表现得无比兴奋,要我反复地念其中的一些诗:他喜欢《好主意》,因为他深知和妈妈一起上街想要买辆小汽车的心情;他喜欢《金箍棒》,因为他渴望像孙悟空一样拥有超能力;他喜欢《口头禅》,因为生活中他也常常这样呼唤妈妈。诗中所呈现的那些熟悉的场景和对话,激起了我的孩子心理上的强烈共鸣。  这些不加修饰和雕琢的小诗,传达了李姗姗对儿童诗的理解,她认为:“儿童诗,就是一个孩子对世界最真的表达。”正因为相信孩子是天生的诗人,所以她希望借助孩子不完整的语句来构建完整的诗意,以此实现儿童诗的审美传达。然而,她并非只是一个记录者,更是一个创造者。你看她灵巧地捕捉、记录和表现孩子的话,通过意象的组合、句子的分行、标点的使用和标题的拟定,使童言稚语散发出诗歌的迷人光芒,这体现了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文学才情,还有对儿童诗艺术的领悟力和表现力。  (摘自“《太阳小时候是个男孩》:童言稚语中的天真诗意” 原载《中华读书报》2015年11月04日 16 版 钱淑英/著)    我們透過李姗姗的童詩集: ,彷彿回到兒童的時候,走進特別的國度,體驗早午晚不同面貌、豐富、奇妙的兒童世界,我尤其欣賞當中古靈精乖的想法、趣味又純真的記錄,配合兒童繪的畫作,很美麗、很温暖、很可愛又帶點幽默,是最富詩意的童言童語! 我誠意推薦給大家。  欣逢香港藝術發展局成立20周年,舉辦首屆文學節──文學串流,香港兒童文藝協會應邀參與期間活動,並舉辦親子故事會以增加大眾對文學的興趣。我即席朗讀了80後兒童文學家李姗姗的兒童詩:,內容幽默有趣,家長小朋友都被吸引住,大家都很喜歡那些可愛的童詩。 我說多看李姗姗的兒童詩,大家自然會時常保持童心! 你和你的子女都會更快樂^。  (摘自《走進最真最純的世界: 读太陽小時候是個男孩》香港兒協秘書/香港中文大學家長教育碩士 吳姜愛媚/著)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这本稍稍经过文学艺术加工的作品,完全不失儿童思想火花的本真。儿童天真烂漫,稚嫩的语言,只能由他(她)们的大脑中流淌出来。作者仅是扑捉的能手。当今社会人们厌倦、憎恶”假丑恶“崇尚”真善美“。在这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浮躁社会里,作者挖掘幼童心灵中最纯真、高尚的美,并把这种美传递给大众,除了是伟大的母爱,也是一位作家的社会责任。  如果每个妈妈都像作者一样随时“偷偷记下”“小小思想家”“一肚子对世界的看法” ,要比拍下成百上千张成长照,含金量更高。将来他们长大成人,看到父母对自己的悉心栽培,感激之情,绝对高于任何物质的东西。作者提出这个妈妈,应当是:“既要天真、又要单纯、还要生动、有高级幽默、有浪漫的情怀和柔软的心。”诸位妈妈距离这“李六条”还差几条的话,只有自己多多修炼了。  我们热切地期盼山城流出这股清泉,浇灌更多的小朋友、大朋友 的心田,取代”唱红打黑“那般吸引国人的眼球。对这本充满正能量的书,我在万里之遥的香港点赞!  (摘自《来自山城的一股清泉.太阳小時候是个男孩读后》香港儿童文艺 会员杨传緒/著)  童言如诗,童眼像画,童心通达。  李姗姗的作品总是以其灵气和才情给我以意外的惊喜,当我在一口气读完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刚出版的这本图文并茂的图书后,让我最没有想到的是,每篇作品不仅如此好读,读来有故事、有个性、有特点、有视角、有情趣、有妙构还配有精美的、相应的、充满趣味的全彩色图画,不同于曾经读到过的许多写此类儿童的或为儿童写的作品书品,本书作者运用时间的顺序将一位母亲(作者的体验)和孩子一起,共同度过的一天中的八个典型时空段,作为不同的体验时而跳出故事、时而退到孩子的背后、时而像孩子的情绪、时而把自己变成了孩子,使作品的结构凝聚完整的情节,既有成人的合理想像,又不失其童心的真实幻想,通过书里出现的一系列典型素材,我看到了与孩子一起相长的母亲,她没有一句说教的引导,也没有数落和唠叨的作派,倒是她点滴细节的关注和贴近孩子,倾听孩子与孩子一道过好每一天中的每一分钟,才使本书尤其难能可贵的感受到了它的贴近生活真实,而非杜撰或天马行空的空洞。这是一本母亲们和父亲们都很有必要用心去体会去领悟,完完全全来自生活的诗一般的故事作品。  (摘自《和孩子一起相长》 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九龙坡区作家协会 王泽中/著)
  与会的嘉宾和同学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在书籍的排版上,图文要更统一密切结合,也有老师对《长大了做什么》这首诗歌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李姗姗儿童诗《太阳小时候是个男孩》研讨会圆满结束。
会议结束后,邱各容先生即兴作诗一首:

  本书入选2015年德国白乌鸦书目


  附:2011年10月浙江师范大学校讯一则:
“ 李姗姗幼儿故事集《今天明天》、《后天大后天》系列作品研讨会在红楼举行来源网址:http://cci.zjnu.edu.cn/Article/zxdt/201112/102.html

  10月10日下午,阳光明媚,和风习习,红楼再次迎来了远方的客人。  由我院主办的“李姗姗幼儿故事集《今天明天》、《后天大后天》系列作品研讨会”在红楼二楼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常立博士主持,与会的客人有儿童文学作家李姗姗女士、昆明学院王昆建教授、儿童文学作家毛芦芦和汤汤女士,我院专兼职研究人员蒋风、韦苇、方卫平、周晓波、常立、彭懿、钱淑英、邓琪瑛、沈俊强、林敏杏等老师,访问学者郑伟老师以及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方向的研究生、我校儿童文学研究生共同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蒋风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李姗姗的幼儿系列故事是继郝月梅《小人儿由由》之后对幼儿文学的又一发展,她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幼儿文学的形式和内容。
  方卫平教授称赞了李姗姗对幼儿心理的精准把握和对幼儿生活的细腻描述。作家在故事中连续闪烁的灵感、作品中富含的哲学气质与童年是深深结合在一起的。李姗姗能在好奇和思考中探讨儿童的精神世界,洞悉童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儿童文学创作的世界性品质。此外,方卫平教授希望李姗姗能在今后的创作中稍加注意幼儿语言表达和作品整体质量的问题。
  韦苇教授非常欣赏李姗姗作品中特有的幽默气息和诗意的文字。他希望李姗姗能从生活的原生态到文学和艺术的转化过程中注意提炼,把握好创作的自由度和作品的整体结构,增加对作品的精打细磨,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钱淑英博士很喜欢这两部新作,同时认为《今天明天》、《后天大后天》系列作品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视角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也给作者增添了不少麻烦,一不小心便把作家的立场加给了小主人公,且容易造成时代错位和时间跳跃。此外,她还建议作者把自己的创作想法以序言等形式放入作品当中,以更好地实现作者与成人读者之间的互动。
  彭懿博士对该系列作品的读者定位问题引发了与会人员的深入思考,此外,他还就自己的写作感悟对李姗姗今后的创作方向给出了有益的建议。
  郑伟老师非常喜欢李姗姗作品中的主观视角叙事,且称赞了其作品中的儿童的本体认识、趣味和哲思,并对作品插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王昆建教授结合自己的讲学实践谈了李姗姗作品的读者定位,认为儿童的阅读年龄具有延伸性,而李姗姗的作品可以从幼儿延伸至小学一二年级的学龄儿童。李姗姗不仅能俯下身从儿童的角度观察世界、思考世界,使儿童从故事中看到自己,还能在故事中传播亲情,促进亲子教育。
  汤汤认为,李姗姗的这两部新作非常适合“读”给孩子听,尤其是需要细读和慢读,这样才更多几分体会。
  毛芦芦表扬了李姗姗作品中透露的那份大气、灵气和生活气,并称赞其为天生的儿童文学作家。
  会上,校内外的儿童文学研究生各抒己见,认为李姗姗作品富含80后的气息,极具散文气质,并认为其创作的视野可以再多多拓展。
  与会者在轻松而热烈的气氛中讨论了一个下午,李姗姗仔细倾听了与会者的建议,认真地回应大家的提问。她非常感谢大家的鼓励和建议,并将以此作为今后创作的又一动力。
  在红楼系列研讨会中,本次研讨会首次以幼儿文学为研讨对象,也是第一次以80后儿童文学作家为研讨对象。这不仅对作家李姗姗本人今后的创作有着重要意义,更是对我们举办红楼系列研讨会所秉持理念的继承与创新。
  最后,如常立博士的会议总结词中所说的那样,我们一同期望,今天明天后天大后天,我们一直回来红楼讨论,一直到看不见的那一天。也希望李姗姗能继续用她所记录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和欣慰!


公众号ID:Shanshanlake姗姗来了儿童文学作家李姗姗的公众平台,努力为3~12岁读者创作能滋养心灵、启发思考、获得勇气、培养梦想的真善美的文学作品。“童年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曾经的自己,让我们共同努力,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关注  “豌豆胡萝卜书系”,李姗姗著,陈磊盟 陈钢 秦昊绘,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当当,卓越,亚马逊,淘宝,京东等都有售,购买本书请猛戳阅读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浙江师范大学论坛  

GMT+8, 2024-12-22 20:48 , Processed in 2.0523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Style by Coxx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